安吉新闻网 | 安吉视窗网 | 安吉图片 | 安吉购椅业分销 | 游视界旅游网
往期阅读
当前版: 07版 上一版  下一版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
西苕溪渔景

  ■卢炳根

  

  西苕溪流动着,溪流在梅溪镇的上中街那里拐了个弯,地势顿时开阔而平坦,溪水潺潺流过,澄清碧透,布满各种微生物,十分利于各类鱼虾,在此生息繁衍。这里是当年苕溪渔歌唱晚之处,更是我们观赏苕溪捕鱼的最佳之处。

  西苕溪渔景,先从清晨掀起头帘。“朝阳破雾水浮空,极目江湖一望中。”宋朝诗人刘畅的名句,同样适用于早上的西苕溪。东方刚露出褶褶鱼肚白时,不少渔船,就争先恐后登场了。这些捕鱼船,木制的,两丈多长,两头尖,中间有一至两格船仓,待放鱼获。渔船,一般都是夫妻搭档。船尾有船娘,左右各支一只橹,双手摇橹控制方向和船速;船头是船公,手持十几斤重的渔网,注视水面和鱼情,等待出击。倏然间,船公一个侧弯腰,然后右手臂旋转180度,将网抛撒出去。当渔网在半空中,形成一个圆伞形扑向水面时,顿时溅起串串银珠般的水涟。水涟在晨光的映射下,连同船和对岸的排柳,宛如一幅波光艳丽的水墨画。稍等片刻,被渔网罩着的鱼,已成了“瓮中之鳖”。这时,船公拎着网绳,慢慢提起渔网;而船娘会随船重心的移动,及时调整船橹方向,两者配合默契。当渔网将离水面的刹那间,船公会用力一提,迅即将网连同鱼获,放在仓面板上。此刻,网中之鱼千姿百态、活蹦乱跳:黄白鱼、鲤鱼、鳇鱼、鳊鱼等等,不计其数。船公梳理着鱼网,一一取出鱼获,放入船仓内。当他将渔网重新整理完毕,船娘又将船迅速划向另一个捕鱼点。

  遇到鱼汛好时,每每三、四条渔船结成组,围歼作业。这时,渔船呈圆形布位,几位船公同时撒网;而船娘们,会同时齐声用木棒敲打船帮,用响声驱赶鱼群,让鱼群自投罗网。据说,这是根据鱼的“趋声性”而采用的科学捕鱼方法。自然,这种围捕法产量要比单船捕高,受到渔民们的青睐。当这些船家收网返回时,就将鲜活的鱼获,装入水桶,或送菜市场,或送大酒家饭馆。这时的他们,人人脸上绽放如花般的笑容。

  那年月,在苕溪里捕获的大鱼,最令我难忘的是一条如十岁小孩身长的大鱼。那天上午约10时许,两位船公抬着这条鳇鱼,只见鱼头稍尖,半面脸呈金黄色,牙齿尖利,身呈纺锤形,鱼尾能贴着街面石头,鱼身足有1公尺40公分长。街上人群,纷纷围观叹止。这也是至今为止,我所看到的最长最大的一条鱼了。

  夜晚下的苕溪渔景,也同样迷人眼球。在月朗星稀之夜,月光洒在宽阔的河面上,波光粼粼。这时,有几十艘船停泊河面,各自操作:在自家船旁一边树起三尺高的拦网,与船同宽;另一边斜向水中,伸出刷上白漆的大木板,木板两头分挂一盏渔灯,静静等候鱼儿“飞蛾投火”,心甘情愿跳入船仓,这是当年俗称的“跳白船”。其实,这是利用鱼的“趋光性”原理,和“趋声性”捕鱼法,如出一辙。

  骄阳下的中午,苕溪亦会奏响一支鱼鹰捕鱼的插曲。到了预定点,渔翁一声大吼,并用撑篙使劲拍打水面,于是乎,一只只鱼鹰朝准水下目标,一个猛子扎下身去,然后,又迅速露出黑鸦鸦的身躯。倘若它捕到鱼了,嘴叼着鱼的半个身子,昂起脖子,朝主人叫喊几声,待鱼翁取出它嘴中叼着的鱼后,又一个起身跃入水中,往复同一个动作。这种鱼鹰捕鱼场景,迷恋了当年我们这一代整整一个少年时代。

  捕捉西苕溪的渔景,还得说搬网搬鱼了。如果说,这“撒网和跳白船”捕鱼法,有些科技含量;而鱼鹰捕鱼是一场生物奇观的话;那么,在苕溪里用搬网捕鱼,则是凭力气和靠运气的事了。

  这搬网是用渔线结成拇指孔大小的网,而渔网的大小则用边长来区分大、中、小。大者,有数米至十多米见方,往往人力搬不动,要靠绞盘来操作,俗称“过河镇”搬网。那时,镇上街和下街各有一处这样的大搬网。待搬网起水时,鱼集中在中间处,需用长竹竿鱼斗,将鱼捞上收回。由于网大,就易捕获大鱼,几十斤重的大鱼是屡见不鲜。中者,是架在渔船上的搬网。一般是三至五米见方。这种搬网,是这样操作的:即在船上安装一个十余米可伸缩竹的或木的支架,将绑网的四支竹竿,交叉绑于支架顶端,用一根粗棕绳,系住顶端,而用渔网在竹竿的下四角固定。待渔网渐渐下沉后,便耐心等候。船公觉得有鱼进网了,便迅即启动手中的棕绳,由支架转动带起渔网,这时便可收回鱼获。中网捕获的大小鱼均有。而小者搬网,则是可流动作战,捕鱼的最便捷的游击队作战方法。渔网只有二尺或数尺见方,结网时需采用“放针”法将网中间形成凹处,便于放鱼饵和存鱼,提高鱼获。

  那时,我身临其境,就有过用小搬网的经历,充满情趣。我从小学六年级起到初中毕业,几乎每星期至少去下两次网。每逢四、五月份,西苕溪山洪爆发,溪水猛涨时,更是下搬网捕“黄白鱼”的好时光。搬网,是我用棉纱线自结的,六市尺见方。架网时,用四根韧性较好的目竹竿,上端对角交叉,用细麻绳绑着,四根目竹竿的下端,分別套着网的四角,用边线绕着,中间再用一根较坚硬的长杆毛竹绑着作搬篙。搬篙头上,再用一根较粗的麻绳拴着,另一头牵在手中作启动绳。搬篙着地的一端,挖个小洞斜向插入,起网时用脚踩着以防滑动。搬者可站在岸边,也可赤脚站在水中。我经常是用开了膛的河蚌肉,放在搬网中间作鱼饵,以求引来更多的鱼入网。

  每搬一网,少则一两条,碰到运气好时,一网就有七八条,每条有一筷子长短。有时搬的鱼多了,一天吃不完,就开膛杀净滤干水分,用食盐渍一渍,再在锅中放少许油,煎成两面焦黄,吃上好几天也不会变质。这亦是当时我们家中,上好的荤菜了。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 
     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经济
   第04版:专题
   第05版:公告
   第06版:民生
   第07版:云鸿塔
   第08版:广告
群行群止看识见
西苕溪渔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