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本报全媒体采访组
梅溪镇的东河浜原本是一条“黑臭河”,全长5公里,穿晓墅集镇而过,在2014年的“五水共治”行动中,得到了彻底整治。但是最近,有梅溪镇的居民反映,东河浜黑臭的现象出现了反弹。
11月22日上午,记者来到晓墅桥上,看到集镇附近的这段河道里,河水整体呈偏褐色,水体也有些浑浊,上面还漂浮着不少水草、垃圾以及油脂。
“往下走,下游更脏。”采访中,一位居民带记者来到河道下游,从距离晓墅桥往下大概一百多米左右开始,河水逐渐从褐色变成黑色,还散发着一股臭味,河面上水草泛滥。记者看到一名工人正在打捞水草和垃圾,但大家都说,简单的清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。
“河道里有很多暗管,都是排生活污水的。”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,虽然之前镇里进行过雨污分流的整治,但还是有很多私下错接、混接的管道存在,严重影响了集镇段河道的水质。
同时,还有居民觉得是河道源头引水的水量太小了,“就一根管子能引多少水?上面水小了,下面不就等于是‘死水’吗?”
那么,原本已经得到整治的东河浜,为什么会再次又黑又臭呢?属地乡镇对此是否知晓?有没有采取治理措施呢?
记者联系了梅溪镇政府,在副镇长汪波的陪同下来到昆铜港,找到了东河浜的源头。“我们在昆铜港进行了一个截流,然后通过一条沟渠把水引到了东河浜,整条沟渠的宽度大概在2米左右。”汪波表示,因为今年整体雨水偏少,昆铜港水位并不高,所以引入沟渠的水流量也随之减少,导致整条东河浜都出现了供水不足的情况。
“306省道在改造施工,东河浜好几处地方都堵掉了。”在渠道边,记者遇到了居民李大伯,他说,306省道在进行四车道改六车道的改造,所以桥梁也要进行相应的拓宽,导致桥下的河段水流不太畅通。
跟着李大伯,记者先后来到了306省道的16号桥和15号桥下,发现现场的确正在施工,并且河道内堆积着不少土方。
“我们会尽快和施工方联系,解决河道畅通的问题;同时加强人员安排,增加河道的日常保洁频次。”汪波表示,对于河道内仍旧存在的雨污混流现象,该镇会进行一次深入摸排,解决管道混接、私接的问题,进一步整改提升东河浜的水环境。